/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消费金融成为引领中国消费增长升级火车头

消费金融成为引领中国消费增长升级火车头

发布时间:2018-01-12 分类:趋势研究

对消费金融的从业企业来说,在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这一万亿级蓝海中,面对蜂拥而至的“新玩家”,如何借助新技术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细分市场的深挖,从而实现普惠并保持领先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有专家表示,在竞争中,保持高效率的风控水平将成为企业实现普惠、保持领先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市场主体良莠不齐、行业规范度下降等问题频生,需要监管部门、从业企业、协会组织等多方面携手促进市场向健康发展。对此,从业企业及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速监管体系整合,避免因监管体系不一致造成的规则漏洞和“灰色地带”,同时灵活留出包容、鼓励创新的空间。此外,机构应向央行征信部门上传数据,保证市场安全运营,给客户提供公平安全的服务。

推动消费金融普惠服务 风控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消费在我国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消费金融正进入蓬勃发展期。

《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规模比例为24.8%,达到30.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短期住户类消费贷款较2010年增长近十倍,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此前测算,消费信贷交易规模增长也可谓高速,近5年间年均增长超过30%。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鹏表示,相比于美国消费贷款发展规模,中国不及美国一半,规模将超万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在分析人士看来,消费金融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除了消费规模的扩大外,与其“普惠”的本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比于传统银行业,消费金融企业服务的客户大部分是没有银行历史,甚至在金融系统中也无法查询相应记录的人群。《研究》显示,消费金融的客户以18-29岁的低收入、本专科学历年轻群体为主,超过70%的客户月收入在2000-4999元。通过为客户提供小额、快捷、灵便及场景式服务,消费金融受到青睐并吸纳大量客户。

虽然在客户上实现与银行的错位补足式发展,但对消费金融从业企业来说,相比于银行的层层筛查,普惠似乎也意味着“高风险”。

不过,如果消费金融企业均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仍极易让部分缺乏还贷能力的客户钻空子,这就需要企业、监管等部门联动,上传、共享借贷数据。

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公司凭借其自身特点加强风控,将业务集中于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人群和市场,完全可以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实行差异化发展 农村等细分领域潜力巨大

在政策红利、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加持下,中国消费金融近两年获得各行业的关注。而作为领域中第一批“吃螃蟹”的机构,不少早期获批持牌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已实现盈利,这无疑也刺激了更多资本争相涌入该行业。

清华大学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市场主体来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16年的15家增至目前的25家,25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另一方面以电商背景消费金融公司及二百余家的网络小贷牌照共同组成了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主体。

如果说在竞争初期企业可以通过同质化竞争拓展大市场,那么在玩家甚多的现阶段,无论是稳扎稳打的先行者还是来势汹汹的后进者,实行差异化发展、深耕细分领域将是企业发展的最优选择。

在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一部主任沈一飞看来,目前,电商平台、网贷和互联网小贷等都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从协会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通过不同场景,已经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差异性是会长期存在的,因为每一类都有相对的生存价值。拥有差异化竞争能够更大的覆盖更多的人群,实现普惠金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王刚则认为,银行的同质化发展、同质化竞争和同质化转型给了消费金融一个警示,企业应该从发展初期就进行差异化经营,而差异化经营的重点是要聚焦于细分市场,在细分市场去锻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他预计,下一步,农村消费金融市场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村消费金融市场和城市相比是不平衡、不均衡的发展,之前由于受到金融基础设施的制约,恐怕企业的开发程度不是很够,随着未来征信技术的完善,恐怕下一步市场的蓝海逐渐呈现在眼前。 ”王刚介绍道。

金融科技贯穿贷款环节 线上线下融合增加用户黏性

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在场景等细分领域进行差异化发展外,消费金融企业与金融科技的拥抱和结合也能帮助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在数据、计算广泛运用的如今,消费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深度结合正在为企业提供拓展用户群体的关键作用,而线上、线下的融合也将增加企业与用户的黏性,进一步巩固关系,从而帮助客户实现重复使用信贷服务。

对从业企业来说,方兴未艾的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是蕴藏着巨大潜力的蓝海,亟待被深挖;而对于监管体系来说,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主体良莠不齐、行业规范度下降等问题随之出现。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加速监管体系整合,避免因监管体系不一致造成的规则漏洞和“灰色地带”,同时灵活留出包容、鼓励创新的空间,最终实现所有从事消费贷款类业务的企业接受统一部门和标准监管,从而有效保护客户利益。